【福建李姓来自哪里】李姓起源分布与家谱家族 |

李姓源自颛顼高阳氏后裔。尧帝时,高阳氏曾孙皋陶官大理(掌管刑狱),其子伯益赐嬴姓。伯益儿子、孙儿世袭大理职,其裔孙官姓,称理氏。商纣王执政,理征因直谏得罪了纣王处死,理征夫人陈国契和氏带儿子理利贞逃难,食李子充饥得以活命,故不称理姓,改为李姓,即李利贞。老子李耳李利贞后裔。

李姓来源和演变  《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、《北史·李时谦传》、《通志·氏族》、《小学生必读百家姓》和《中国姓氏》典籍记载,汉族李姓渊源主要来自三大支:嬴姓、姬姓和外族改姓。

第一支出自嬴姓。李氏远祖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“五帝”时代高阳氏颛顼,出自嬴姓。颛顼氏族属于东夷族,活动于今河南东部,后来北迁到帝丘,即今河南濮阳西南。到了唐尧时代,颛顼部落分为8个氏族,其一庭坚,其首领皋陶尧帝大理官,其子伯益掌管火种和驯养兽鸟,协助大禹治水,获姓嬴。治不,颛顼氏族得到了发展。皋陶子孙作大理官,夏朝时,其子孙官名氏,即理氏。商朝末,大臣理征因敢言得罪了纣王,被害。其子理利贞出逃,隐于今河南西部嵩县伊水旁。靠树上果子(木子)充饥得以存活,改理氏李氏。李姓至今已有3100多年历史。

第二支出自姬姓。商朝时期,有周同姓后裔,名巴人,居钟离山(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)。周武王灭商后,封巴人巴(今重庆巴南区)称巴子国。公元前316年,秦国灭巴国。一部分巴人留于渝境成为板楯,而南移到湘西巴人成为武陵一部分,迁移到鄂东称江夏和五水。巴人虎图腾,巴语读虎李,虎图腾演化姓时,巴人崇仰汉人姓,依音用李姓。公元前303年,巴人李姓四川建立大成国,史称成汉,这是李姓中国所建第一个王朝,后灭于东晋。这支姬姓李氏历史有2800年。

第三支出自赐姓和上族改姓。西南民族中多李姓,其原因是当权者赐姓和崇仰汉人自取姓所造成。进入魏晋南北朝之后,北方战乱、政权、外族进入中原,李姓其他原华北居民一起南方和东南迁移和发展。中原百姓中开始融入了大量北方民族血液,李姓中混入了匈奴人和鲜卑人基因。发生外族流入李姓主要民族有:唐朝沙陀、氐、回纥、契丹、高车、吐蕃、西域各国族,以及犹太人、波斯人、安息人、朝鲜人外国人。之后这种融入过,北宋西夏国党项族、金国女真族,明清时期蒙古人、满洲人、西北土司和西南土著改汉族姓,李姓首选。这些少数民族汉族混居,其中大部分汉化了。当代东北、西北和西南地区汉族和少数民族中多李姓,可能这个原因。另一外姓融入是李氏王朝赐与大臣武将国姓,这是李姓人口迅速膨胀另一个原因。

陇西郡。战国时秦昭襄王二十七年(公元前280年)设置,陇山之西得名。相当于今甘肃省东乡以东及陇西一带。

赵郡。汉高帝四年(公元前203年)秦代原有邯郸改为赵国,治所邯郸(今河北省中部)。东汉建安年间(公元2世纪末)改为赵郡。相当于河北省中部赵县、邯郸一带地区。

唐代诗人李白,号青莲居士。李姓后人纪念这位诗人,“青莲”作堂号,永示缅怀。

苍南李姓,系历史悠久望族。史志资料记载,由于年远代湮,清初值“奉旨迁界”,致世系鸿支俱查考。调查,反复考证,但基本上理清入迁苍南李姓,五代、南宋、明末、清初入迁定居。今收录部分迁徙简介下:

项桥李家堡李姓支派  始迁祖李雅正,偕诰命夫人孙氏和子三:李鼎台、李鼎、李鼎翰,五代后晋天福七年(942)福建福宁府长溪县赤岸(今霞浦县州垟乡)入迁来此定居,子孙发达,后裔分居东西两岸、金乡、渔、龙港木桥头,以及江苏省地。

龙江李家垟李姓支派  始迁祖李元宇,字大,官天官大夫,谥忠谏。其父李浩,官光禄寺丞。先祖李必果,官太仆寺卿,五代后梁干化元年(911),弃官挈眷由福建福清县赤岸檀园徙居平阳县塘川,第11世李元宇,南宋孝宗淳熙年间(1174—1189)入迁白沙慕贤乡,今李家垟(包括洪宫)定居,子孙发达,后裔分居严处、周家车、陈家寺、后垟增、下涝、渔、陈良、湖前、方岩、山垟、宜山、舥艚、章良、下埠、东排、湖里朱梅岭、美洲、黄良、江口、二河、括山、中墩,以及平阳、永嘉、乐清、温州、上海地。

仙居李家垟李姓支派  始迁祖李时亨,元大德年间(1297—1307)挈眷由缙云入迁来此定居。子孙发达,后裔分居湖里仙人脚盆、海城二河、李家岙地。

湖前东河李姓支派  始迁祖李回。先祖李春孚,宋时官文林郎,福建赤岸徙居瑞安。传至李回,元时瑞安来此定居,子孙发达,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。

金乡城内李姓支派  始迁祖李觉坚,于明洪武十八年(1385),随信国公汤和御倭军队,原籍宁波鄞县望春桥入迁来此定居,子孙发达,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。

南宋垟李姓支派  始迁祖李功赐(李聪保四子),明万历二十六年(1598)挈眷由福建泉州安溪县长泰里镇抚乡入迁来此定居,子孙发达,后裔分居北山街、溪光、矾山埔坪、矾山、昌禅(王家垟、莲花山、后斜)、金乡、渔(渔)、炎亭、石砰、芦浦林家院、赤溪、中墩(礁)、信智、马站,以及平阳、温州、杭州、富阳、安吉、福鼎县市各地。

项桥李家车李姓支派  始迁祖李敬熙,于明嘉靖年间(1522—1566)福建霞浦县赤岸入迁来此定居,子孙发达,后裔分居各地。

望里南北岙李姓支派  始迁祖李景新,清顺治十七年(1660)平阳42竹围入迁来此定居。

望里北岙李姓支派  始迁祖李景标,清康熙四十二年(1703)平阳县42薛岙入迁来此定居。

兄弟同居,子孙发达,后裔分居芦浦陈鉴垟、江山麟头、炎亭、渔、石砰、林山头、前官、舥艚、下厝桥,以及平阳、温州、福州地。

藻溪九堡李姓支派  始迁祖李侯谭,原籍福建漳州平和县西山,后徙居龙溪县侯山,明万历年间由侯山入迁来此定居,子孙发达,后裔分居灵江江南苏、括山和尚垟,以及福鼎地。

赤溪南岙李姓支派  始迁祖李仁华,清康熙二十三年(1684)福建泉州安溪县湖头漈内溪仔入迁来此定居,子孙发达,后裔分居本县及福鼎地。

浦李家井李姓支派  始迁祖李镇南,于明嘉靖年间福建长溪(今霞浦)县赤岸入迁来此定居,子孙发达,后裔分居本县及平阳、瑞安、泰顺、福鼎地。

渡龙埭头李姓支派  始迁祖李伯,明万历年间福建安溪县龙涓里入迁来此定居,子孙发达,后裔分居澄海埕溪、灵溪下店、龙仔山、挺南小岭、狗温、五凤百亩坊、五岱大坑底、宜山珠山、龙沙沙坡、下大山、桥墩、南坪、赤溪、渔山塘,以及平阳、瑞安、温州、玉环、福鼎市县各地。

渎浦郭家车李姓支派  始迁祖李白,名元白,号宁椿,清康熙年间瑞安县广化乡46都四甲梅底溪入迁来此定居,子孙发达,后裔分居龙港、灵溪及瑞安地。

安东社李姓支派  始迁祖李鼎鼐、李鼎铉兄弟,清顺治年间(1644—1661)由藻溪东坑入迁来此定居,子孙发达,后裔分居东浃头、山垟坡、龙沙烟墩岗、石砰、炎亭、龙港浦后、庄、李家堡及瑞安地。

江山下湾李姓支派  始迁祖李文嘉,名德赫,号维长,清康熙五十年(1711)入迁来此定居,子孙发达,后裔分居龙港、宜山、灵溪地。

白沙七河李姓支派  始迁祖李公远,清康熙五十五年(1716)平阳县睦源周岙(青街)入迁来此定居,子孙发达,后裔分居各地。

五凤思居李姓支派  始迁祖李世弼,清康熙年间福鼎茗垟入迁来此定居,子孙发达,后裔分居各地。

浦亭张家腰李姓支派  始迁祖李华宇,明末年间福建安溪县湖头入迁来此定居,子孙发达,后裔分居灵溪街以及杭州、上海、福鼎、霞浦地。

渎浦山脚李李姓支派  始迁祖李发义,原籍福建安溪县湖头,清顺治十八年(1661)奉旨迁界,徙居平阳县17塘村,康熙九年(1670)复界时入迁来此定居,子孙发达,后裔分居灵江新街、灵溪街、江南白沙,以及平阳、玉环、温岭、象山、福鼎县各地。

沪山后蔡李姓支派  始迁祖李观显。其先祖李文贵,原籍福建安溪县湖头,后徙居南溪县28都半岭回龙,第2世李明义子李天福转徙福鼎县19茗垟。第4世李观显于明崇祯年间福鼎茗垟入迁来此定居,子孙发达,后裔分居灵溪镇和平阳县各地。

浦斗门头李姓支派  始迁祖李延凤。其先祖李伯,明万历年间挈眷由福建安溪县龙观里湖头入迁南港27埭头,第6世李延凤清康熙二十三年(1684)展界后入迁来此定居,子孙发达,后裔分居各地。

城门西览李姓支派  始迁祖李秉甫,清康熙二十三年(1684)福建安溪县湖头入迁来此定居,子孙发达,后裔分居各地。

城门屿头李姓支派  始迁祖李华,西览始迁祖李秉甫同出一源,乃叔姪关系,同时入迁来此定居,子孙发达,后裔分居各地。

渔寮崇安李姓支派  始迁祖李瑞甫,系唐高祖李渊第二十子李元祥苗裔。唐贞观五年(631)李元祥封越王,居福建永安州;元代,李君达(李瑞甫祖父)转迁安溪县湖头;李笃卿(李瑞甫父)明季入迁腾蛟薛岙;李瑞甫明崇祯年间由腾蛟薛岙入迁来此定居,子孙发达,分居各地。

岱岭福掌李氏支派  始迁祖李文风兄李文表。其先祖李廷王,原籍福建安溪县湖头,因寇逃至福州汤岭蓝色艳家(畲族)借宿,于是入赘蓝家,后转徙福鼎县白岩雁落垟,其子李肇基入迁莒溪水碓头;第5世李文风、李文表兄弟,清康熙年间蒲门展界时,入迁来此定居,子孙发达,后裔分居各地。

苍南李姓人口发展史  苍南原属平阳,1981年从平阳析出建县。民国《平阳县志·食货志》记载,平阳县李姓北宋绍圣年间(1094—1097)统计,平阳县总人口36772人,李姓2000人;南宋建炎年间(1127—1130)统计,平阳县总人口61290人,李姓3200人。元元年间(1264—1294)统计,平阳县总户数53072户(没有统计人口)。明洪武年间(1368—1398)统计,平阳县总人口170358人,李姓9000人;景泰三年(1452)设置泰顺县,平阳县归仁乡析出38、39和40,划入泰顺县,是年统计,平阳县总人口减至85841人,李姓4500人;嘉靖年间(1522—1566)统计,平阳县总人口86719人,李姓4600人。清顺治十八年(1661)统计,平阳县沿海迁界,逃亡人数43200人,实际居住人口43554人,李姓2300人;宣统三年(1911)统计,平阳县总人口469760人,李姓25000人。民国9年(1920)统计,平阳县总人口674765人,李姓35700人。

苍南县李姓人口,建国以来,特别是苍南建县以来,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断深入,我县李姓人口增加。1990年7月1日,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资料,全县李姓在籍血缘人口55263人,占全县总人口5.29%,名列全县第4位,其分布遍及全县72个乡镇。人口千人以上有龙港、望里、龙港、南宋、新安、项桥、金乡、灵溪、湖里、五凤、埔坪、矾山、藻溪、桥墩14个乡镇。

2004年7月1日,县公安户口统计资料,全县李姓在籍血缘人口增至63665人,占全县总人口5.30%,名列全县第4位。其中万人以上有龙港镇。五千人以上有灵溪镇。二千人以上南宋、望里、钱库、矾山、新安5个乡镇。千人以上有桥墩、金乡、藻溪、宜山、五凤、马站、赤溪、浦、龙沙、莒溪10个乡镇。

民国《平阳县志》和《苍南县志》史志记载,苍南境内李姓人物共有17人。其中,进士4人,贡生4人,地方官5人,画家1人,千总1人,其他2人。

延伸閱讀…

李姓

李姓

李骑起,李堡(今属苍南县江南)人。南宋绍定二年(1229)己丑科武进士,官知高州。

李时飞,字际,平阳(今属苍南)人。南宋开庆元年(1259)己未进士。

李日彩,字,金乡人。庠生,清顺治三年(1646)陈仑(农民起义者)围攻金乡城,日彩率战立功。

李元勋,字粹然,金乡茶亭人。南宋宝祐间武科进士。

李闻孙,字元诗,平阳(今属苍南)人。南宋宝祐间武科进士。

李士明,平阳(今属苍南)人。南宋时儒士授晋州判。

第一支出自嬴姓。李氏远祖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“五帝”时代高阳氏颛顼。颛顼氏族属于东夷族,活动于今河南东部,后来北迁到帝丘,即今河南濮阳西南。唐尧时代,颛顼部落分为八个氏族,其一庭坚,其首领皋陶,尧帝大理官,即法官。其子伯益掌管火种和驯养兽鸟,协助大禹治水,获姓赢。治水,颛顼氏族得到了发展。皋陶子孙做大理官,夏朝时,其子孙官名氏,即理氏。商朝末,大臣理征因敢言得罪纣王,被害。其妻契和氏携幼子理利贞出逃,隐于今河南西部嵩县伊水旁。靠树上果子(木子)充饥得以存活,改理氏李氏。至今已有3100多年历史。

第二支出自姬姓。商朝时期,巴人居武落钟离山,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,是周同姓后裔,后向川东扩展。周武王灭商后,封巴人巴,今重庆巴南区,称巴子国。公元前316年,秦国灭巴国。一部分留于渝境巴人成为板楯,而南移到湘西巴人成为武陵一部分,迁移到鄂东称江夏和五水。巴人虎图腾,巴语读虎李,虎图腾演化姓时,巴人崇仰汉人姓,依音用李姓。公元303年,巴人李姓四川建立大成国,史称成汉,这是李姓中国建立第一个王朝,后灭于东晋。这支姬姓李氏历史有2800年。

先秦时期,李姓活动河南开始,到战国末,其活动地域扩大到山西、河北、陕西、四川、湖北地。秦汉时期是李姓各地迁移阶段。秦始皇南越和西瓯时,李姓始入两广地区。李耳后裔入甘肃,发展为陇西李姓望族,居河北成为赵郡李姓名家。东达山东,东南抵赣浙苏,南面南海及北部湾。唐朝是李姓鼎盛时期,陇西李氏王朝传19帝,历时289年,李姓贵国姓,各地有李氏皇亲国戚,李姓人口迅速膨胀,成为国中第一大姓。唐朝初李姓开始大批进入福建和海南。明朝时进入台湾。

宋朝时期,李姓有560万人,约占全国人口7.2%,排在王姓之后,宋朝第二大姓。李姓第一大省是河北,约占全国李姓人口11.6%。全国分布主要集中河北、四川、河南、山东,这四省李姓占全国李姓人口44%;其次分布于陕西、江西、山西、湖南地。全国形成了围绕中原地区新月形李姓聚集地带,这个地带冀豫鲁、晋陕、川湘赣三李姓聚集中心组成。

明朝时期,李姓有510万人,约占全国人口5.5%,排王、张之后,明朝第三大姓。宋元明时期,李姓人口不但没有增长,反而减少,600年中李姓人口减少了10%。这北方地区战乱是元朝统治有密切关系。遭受战乱和屠杀群体是大姓汉族人群,李姓是北方地区大姓,受到损失。明朝时期,江西李姓第一大省,约占全国李姓人口13.3%。全国分布主要集中江西、山西、山东三地,这三省李姓占全国李姓人口32.7%;其次分布于浙江、江苏、河北、福建、河南地。宋元明期间,李姓分布总格局变化,人口减少以外,其人口主要北方东南迁移。全国形成了东南赣苏浙闽、华北晋冀豫鲁两大块李姓人口聚集地区。

23魔方基因检测用户中,李姓用户籍贯地域主要分布山东省 (占比 10.2%) 、广东省 (占比 7.2%) 、河北省 (占比 6.9%) 地。

西南民族中多李姓,原因是当权者赐姓和崇仰汉人人改姓。进人魏晋南北朝之后,北方战乱,政权,外族进入中原,李姓其他华北居民一起南方和东南迁移和发展。中原百姓中开始融入大量北方民族血液,李姓中混入了匈奴人和鲜卑人基因。流入李姓主要民族有:唐朝沙陀、氐、回纥、契丹、高车、吐蕃、西域各国族以及犹太人、波斯人、安息人、朝鲜人外国人,之后这种融入过,北宋西夏国党项族、金国女真族,明清时期蒙古人、满洲人、西北土司和西南土著改汉族姓,李姓首选。这些少数民族汉族混居,其中大部分汉化了。当代东北、西北和西南地区汉族和少数民族中多李姓,可能这个原因。李氏唐朝赐予大臣武将李姓,这是李姓人口迅速膨胀另一个原因。

23魔方基因检测用户中,李姓用户民族主要有汉族 (占比 93.4%) 、满族 (占比 1.5%) 。

当前研究出了 52 个李姓名人家族,基因检测可以发现名人祖先。

延伸閱讀…

李姓起源分布与家谱家族

李姓

李姓是汉族姓氏之一,中国《百家姓》中排第4位。人口计算是亚洲姓氏之一[1][2][3][4]。中国大陆李姓是第二大姓[注 1],香港李姓是第二大氏;台湾李姓是第五大氏;李姓朝鲜半岛及越南是姓氏,韩国李姓是第二大氏。

李姓区别其他同音姓,说“木子李”、“十八子李”。李姓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。[5]

中国,2016年姓氏人口数目的排名,中国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计, 李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7.94%,9530万排名第一。河南省是中国李氏第一大省,而四川、重庆、湖北、湖南、云南5个省区中李姓是当地第一姓氏。陇西,即今甘肃临洮,李氏发源地。唐朝是李氏鼎盛时期,有「天下李」称。

台湾,李姓第五姓氏[6],分布多之县市宜兰县、台北市、新北市、桃园市、云林县、嘉义市、台南市、高雄市。

李姓有多种罗马拼音拼法。国语罗马字李姓译作「Lii」外,其他华语拼音中「Li」「李」字标准译音,但由于「Lee」拼法是英语姓氏,故汉语李姓习惯上译「Lee」(名字中李译Li)。

中国大陆推行汉语拼音后,现代中国大陆统一汉语拼音译做「Li」。

香港李姓主要有「Lee」、「Li」及「Lay」三种拼法,而澳门有「Lee」、「Li」及「Lei」,「Lii」国语罗马字,「Lay」粤语拼音,而「Lei」葡萄牙语译音。

台湾人名中的李姓主要有「Lee」「Li」两种拼法,其中「Lee」惯用拼法,如李登辉(Lee Teng-hui)。

大韩民国,李姓(韩语:이 i ?)主要译作「Lee」,如李明博(Lee Myung-bak),其他有「Yi」、「I」、「Rhee」拼法。李氏家族代表景福宫李氏王族,外国人称呼李氏朝鲜。北韩,李姓(韩语:리 ri ?)译作「Ri」。

越南,李姓拼作「Lý」。

其它亚洲国家及欧美国家存在非华人传统姓氏汉语拼音「Lee」流传欧洲范围内多年欧洲姓氏。只是发音中国传统汉姓「Li」发音符合。故大部分欧洲裔或外族归化中文语系国家时国籍挂上「李」这个汉字。此外,英语姓氏“Leigh”翻译作“李”。

源于嬴姓,或出自皋陶之后颛顼帝高阳氏后裔理征,或出自周朝道家创始人老子李耳,属于官职名为氏。尧时,皋陶担任大理(掌管刑狱官)职务,其子伯益赐嬴姓,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职务,其子孙当时的习惯,官为氏,称理氏。

依高亨人说法,李姓不是「理姓」演化而来,而是源于老姓。这种说法主要源于老子姓氏考证,认为老子姓李而姓,李姓源于老姓。古文字学家唐兰认为,老子姓李名耳说法不确实:“当时人普通称谓,老聃老字是他氏族名称,因为当时称子,像孔子、有子、曾子、阳子、墨子、孟子、庄子、惠子以及其余是氏族下面加子字”,“老聃古书中丝毫没有姓李痕迹。”(唐兰:《老聃姓名和时代考》,《古史辨》第四册,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,1982年)。唐兰明确地说明:老子并不姓李,而是姓。郭沫若、马叙伦、陈独秀人唐兰说。

高亨音韵学角度引证甚详,说有考证。高亨《老子正诂·前记》中说:、李一声转,老子原姓老,后音同变为李,非有二。他列出四条证据:

先秦时期,李姓活动河南开始,到战国末,其活动地域扩大到山西、河北、陕西、四川、湖北地。秦汉时期是李姓各地迁移阶段。秦始皇南越和西瓯时,李姓始入两广地区。李耳后裔入甘肃,发展为陇西李姓望族,居河北成为赵郡李氏名家。东达山东,东南抵赣浙苏,南面南海及北部湾。唐朝是李姓鼎盛时期,陇西李氏王朝传19帝,历时289年,李姓贵国姓,各地有李氏皇亲国戚,李姓人口迅速膨胀,成为国中第一大姓。唐朝初李姓开始大批进入福建和海南。明朝时进入台湾。

宋朝时期,李姓有560万人,约占全国人口7.2%,排在王姓之后,宋朝第二大姓。李姓第一大省是河北,约占全国李姓人口11.6%。全国分布主要集中河北、四川、河南、山东,这四省李姓占全国李姓人口44%;其次分布于陕西,江西,山西,湖南地。全国形成了围绕中原地区新月形李姓聚集地带。这个地方冀豫鲁、晋陕、川湘赣三李姓聚集中心组成。

我国东南沿海, 坐落着一个美丽省份,这里集山、海一身,森林覆盖率,空气清新,景色,海岸线,岛屿众多,旅游资源。这个省份福建省,福建省不仅风光迤逦,历史文化,这里集海洋文明和农业闻名一身,既是史上海上丝绸之路、郑和下西洋起点,是海上贸易集散地。既有武夷山、鼓浪屿自然风光,有土楼、三坊七巷这样人文景观。

福建姓氏文化历史十分,下面和大家聊聊福建省人口6个姓氏,看看你姓氏其中吗?

第六人口姓氏:李姓。李姓大家熟悉,我们身边,姓李人多,李姓是全国人口第一大姓,姓李人口数量将近1亿,而且李姓人口分布,是很多个省人口大姓。李姓源于嬴姓。先祖东夷首领皋陶,由于皋陶任命舜大理,掌管刑法,所以,官,称为理氏。由于“理”“李”古字相通,后李姓。有称理征因避难时,木子为食而姓李。

李姓鼎盛时期是唐朝,唐朝,李姓是国姓,陇西李氏王朝传19帝,历时289年,李姓人口当时一度暴增。唐朝初年,李姓开始大批迁入福建,到了当代,福建李姓人口分布集中地区之一。

第五人口姓氏:吴姓。吴姓是一个古老姓氏,差不多有五千年历史了,源自炎帝姜姓。吴姓发展时期是魏晋到隋唐七百多年里。福建莆田、福州、漳州、泉州、汀州是吴姓集中地区。

第四人口姓氏:张姓。张姓源自姬姓,得姓始祖上古黄帝孙张挥,属于官职称谓氏。秦汉时期是张姓四周繁衍阶段。西汉末,张姓到达福建了。发展到现在张姓成为福建省第四人口姓氏。

第三人口姓氏:黄姓。黄姓日常生活中我们,这是一个多源流多民族姓氏,源自嬴姓,起源于中国北方,迁往中原后建立了黄国。后来,黄被楚灭,有一部分黄姓人口向南迁徙。到了两宋时期,黄姓达到了福建地,自此福建成为黄姓分布集中地区之一。到了当代,黄姓成为福建第三人口姓氏。

  • 【星座100月100日】9月22日 |拆解什么爱情适合你一夜情亦 |8月23日 |
  • 【1964年11月4号阳历】1964年11月4日阴历多少号 |年公历与农历日期对照表 |公历1964年11月4日是农历几月几号 |
  • 【梦见吃东西里面有土】梦见吃泥土是什么意思 |梦见吃土是啥意思 |
  • 【属猴六月份命运如何】1980年六月猴的命运如何哪个月出生的命好 |属猴六月出生的命运好不好 |农历6月出生属猴人命好吗 |
  • 【2016测测你靠什么吃饭】事业测试 |2016年靠什么吃饭测试 |测测你靠什么吃饭 |
  • 【b开头的英文男名】b开头的英文名 |B开头的男生英文名大全带翻译 |444个 |
  • 【重感情是什么性格的人】太重感情的人通常有什么表现 |重感情的人大多都是穷人吗 |这8大性格特征让你心动不已 |
  • 【2015八字看事业】看出你是否适合做投资 |2015年中国似乎进入了全民 |通过八字 |
  • 【2017腊月13是阳历多少】2017年农历公历对照表 |是什么星座及对应阳历日期 |农历腊月十六 |
  • 【中文有游戏名字】有什么好听的游戏ID名字 |游戏名字大全 |好听的中文游戏名字冷门且高级的游戏网名 |
  • 【我姓西想给孩子取名字】取个好名字 |名字4字 |爸爸姓白给儿子取名字 |
  • 【2019端午节】2019年端午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 |2019端午节是几月几号具体端午节放假时间安排表 |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9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 |
  • 【周公解梦原版打老公】梦见打老公是什么意思 |梦见打老公 |梦见打老公 |
  • 【姓氏郑的郡望】
  • 【91年腊月23号女生改什么名比较好】今年01月05日出生的宝宝怎么取名好听01月出生的宝宝名字带 |腊月十五生的女孩叫什么名字好表示富有内涵的女孩名字属虎 |1991年属羊的几月出生最好 |
  • 【11月11日是什么星座】阳历11月11日是什么星座公立11月11日是什么星座 |11月11日是什么星座 |是天蝎座 |
  • 【2017年6月25生宝宝好不好】2017年6月生子吉日查询 |2017年6月25号生孩子日子好不好 |2017年鸡宝宝几月出生命运最好 |
  • 【出门见死人】出门见死人什么预照 |梦见死人出殡是什么意思 |梦见死人是什么预兆 |
  • 【宋韶光2014属蛇运程】宋韶光大师网站 |宋韶光2014年运程 |宋韶光2014年属蛇的运程 |
  • 【梦见神仙让我留住孩子】不可轻易找人解 |梦见很多神仙 |这八个梦境是吉兆 |
  • 延伸閱讀